
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(記者 李京澤)11月17日至19日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(APEC)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泰國進行訪問。這是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泰,在這次意義重大的訪問中,雙方宣布構建更為穩定、更加繁榮、更可持續的中泰命運共同體。
在此之前,中國已與巴基斯坦、柬埔寨、老撾、哈薩克斯坦、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構建命運共同體。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指出,命運共同體理念相繼落地周邊,體現了中國對周邊國家外交關系的高度重視,也表明了周邊國家與中國合作的強烈意愿。
中泰關系發展就是一個例證。中泰兩國是好鄰居、好朋友、好伙伴、好親戚,“中泰一家親”是對兩國關系最真實簡潔的回答。在受訪專家看來,中泰友好綿延千年,兩國人民情同手足,構建命運共同體實屬水到渠成。命運共同體賦予“中泰一家親”新的時代內涵,在新起點上助力雙邊關系再次升級。
——中泰命運共同體為兩國關系發展標定方向。
今年是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0周年。10年間,中泰相向而行、彼此成就。中國是泰國最大貿易伙伴,也是泰國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和主要外資來源國。兩國經貿合作克服疫情影響逆勢上揚,雙邊貿易額去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,今年有望再創新高。
中泰患難與共、守望相助。兩國共同戰勝自然災害,攜手應對新冠疫情,合作推動經濟復蘇。在全球發展赤字加劇之際,泰國用實際行動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。
“兩國構建命運共同體需要戰略目標的高度契合,政治互信的不斷深入。過去10年,中泰相互尊重、平等相待、合作共贏,具備了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基礎?!痹S利平說,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此次兩國領導人會談將引領中泰關系大方向,推動兩國沿著合作發展的軌道堅定前行。
——中泰命運共同體為兩國務實合作按下快進鍵。
在中泰命運共同體頂層設計之下,務實合作的計劃書也在兩國領導人的會談中得到明晰。雙方簽署了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(2022-2026)、中泰共同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合作規劃,并在經貿投資、電子商務、科技創新領域達成最新合作共識。
受訪專家指出,這些領域正是近年來兩國互利合作的新亮點和主要增長點。眼下,中泰在數字經濟、綠色經濟等方面合作方興未艾,共建中泰命運共同體或將助推泰國新經濟加速發展。
除了新興領域,隨著中泰命運共同體的建立,一些傳統合作領域也將煥發新活力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張騰軍注意到,此次雙邊會談還提出加快中老泰三方鐵路合作。他指出,這條縱貫南北、連通歐亞的鐵路若能早日全面貫通,將以通道促物流、物流促經貿、經貿促產業,推動沿線開展全方位合作,為三國民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。
——中泰命運共同體為兩國民心相通再添助力。
國之交在于民相親,民相親在于心相通。中泰有著上千年的友好交往歷史。鄭和下西洋時,船隊就曾沿湄南河北上抵達今天的泰國大城府。數百年來,從華人移民融合到共建“一帶一路”,一代又一代中泰友好人士不懈努力,“中泰一家親”深入兩國人心。
泰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,唐人街上到處可見中華元素。泰國的榴蓮、香水椰等成為中國的“網紅”產品,越來越多的泰劇在中國網絡平臺熱播……這些兩國民間的友好互動構成新時代“中泰一家親”的生動注腳。
中泰兩國山水相連、文化相通,人文交流一直是搭建中泰民心相通的橋梁。許利平稱,中泰構建命運共同體將助力人文交流再升級,激發兩國人民在文化生活領域更多共鳴,進而促進兩國交往不斷深入。
從“一家親”到“命運共同體”,中泰雙邊關系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,從務實合作到民心相通,擁有上千年友好交往傳統的中泰友誼也在此刻得到賡續。(完)
(源自:中國新聞網)